敬答山東佛友的信


    金柯按:九月二十六日收到山東某佛友的來信,自云修學彌陀本願教法,在網上讀到拙作,並以對拙文《從《無量壽經》到善導大師與法然上人的轉折》有所討論,並自述學佛感想,及撰寫畢業論文的計劃。我收信後,覺得所提的問題事實上也是自己曾經非常熟悉的,因此不覺隨手寫的回信頗長。寄出後轉貼於此,以饗同朋。

○○先生:

很高興收到您的來信。我最近一段時間關於淨土信仰的研究,主要是解決自己信仰的疑惑,並給身邊的同修參考。一隅之見,自認為不必然是對的。知道對遠方的道友也有幫助,心中覺得幾分的意外,也因此而歡喜。

對於淨土念佛,我的信仰是「願者即生」,這也是三經一論明確說到的。這一點確立了,其餘都無關緊要。因此,我對於同行念佛人,並不會想與之深究教義的異同。但是您提到要寫論文,則涉及的是客觀的學術事實,則可以談談我的看法。

善導大師以「口稱」來解釋大經的「十念」為「十聲」,是否正確?從學術求真的立場來說,其解決之道首先是要看大經的原意是什麼?大經的梵本今在,其文句明明的是指「十次心念」。大經的譯者譯為「十念」也是很清楚的,並沒有訛誤。在梵文中,「念」與「聲」是不可能混同的。善導大師之所以會混同,乃是因為中文的「思念」(心念)和「念書」(讀書)的念字是同一個之故。

來信所引觀經的文段「善友告言:『汝若不能彼佛者,應無量壽佛。』如是至心,令聲不絕,具足十念,稱南無阿彌陀佛,稱佛名故,於念念中,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。」我的看法是,「念」與「聲」的意思仍然是判然不同的。所以才會說「不能念佛」的人,可教他「稱佛」。其目的在於以「稱佛」為方便,可以引致其心,使之可以「念佛」。因此以下才會說「於念念中,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」。

因此,「稱佛」是「念佛」的一種方法。日僧法然的問題,在於他們把「稱佛」變成「念佛」的唯一方式。這樣就偏差了。「念佛」的本意仍然是「心念」。把「稱佛」等同「念佛」,從語意學來說,是不能成立的。

念佛是「心念」,因此只要心中想到佛的,無論是在心中澄靜時,還是在平常任運的高低起伏中,還是危急慌張,乃至臨命終時的急切,都是念佛。啞巴不能出聲的,他心裡想到了佛,那也是純正的念佛。觀經所說的九品往生,其念佛的方式不一,但無一不是心中想到了佛。

 

讀您的信說:「善導大師本於觀經之義,深知我等是"五逆十惡,具諸不善"下品下生之機,故將至心信樂欲生我國,釋為"",後學覺得此是大師心意,」,覺得您受○○等諸大善知識的影響頗深。從信仰來說,這樣並沒有什麼不好。但若要從做論文來說,其詮釋難免太過一廂情願,恐怕難以經得起考驗。

觀經所說下下品,其之所以往生,與上上品並無二致,都是「願者即生」這個簡單的原則的應用而已,沒有什麼好強調的。

我覺得,從阿彌陀佛的救度來看,上上品也是被救的眾生,下下品也是被救的眾生,並沒有差別。因此,說自己是「上上品」之機,還是「下下品」之機,就其是否能夠往生,其實是沒有意義的。平心而論,您自稱「我等是"五逆十惡,具諸不善"下品下生之機」,難道沒有幾分的不如實?「五逆」是殺父、殺母、殺阿羅漢、出佛身血、破和合僧。您是這樣的人嗎?如果不是,卻這樣說,這不是有點矯情嗎?為什麼念佛的人要這樣矯情?由此可見這樣的教義詮釋是有問題的。

您說:「想寫一篇畢業論文,探討一下佛法中的法義廢立(主要是凈土門),世尊說法的方便說和真實義,以及其中的關係.」這是日僧法然做過的。您要做的話,只能再一次重複他的話而已。這樣的脈絡,只能站在日本系淨土宗自己的語言脈絡中,說些重複的話。但這些話拿到佛教中,或者拿到學術界是不一定講得通的。

在我們這個時代,有我們這個時代的問題意識。重複問法然問過的問題,並且用他的思路再回答一次,並沒有什麼意思。何況法然的詮釋是非常牽強,經不起嚴格檢視的。法然詮釋佛法的毛病,在拙著新眼光讀日本淨土宗法然上人的《選擇本願念佛集》中有詳細的考察。如不嫌棄,敬請指教。

您提到身邊的蓮友學佛出了一些問題,如「學習佛法只是在學"念佛一定往生",學了又學,只是在學這個教義,成了學佛的全部.」「人變的虛偽了.對念佛一定會往生,在同修中如果有人說懷疑,則會受到嘲笑.其實,誰能說心中一點懷疑也沒有呢?」這些問題也是台灣這邊○○法師門下常見的。

我的看法是,我信「念佛一定往生」,但這只是我的信仰而已。學佛當然不是只有在學「念佛往生」而已。佛法是廣大無邊的,日僧法然的教義,把佛教的全部內容,除了立「稱名念佛」一法之外,其他全部都「廢」了。而這並不是佛出世說法的「真實義」。這是法然以為如此的而已。法然的教義,就是牽強。學習牽強的教義,久而久之,就會變得矯情,或者您說的「虛偽」。

李老師的淨土信仰是這樣說的:「念佛會讓人往生,這是我的信仰;念佛可以讓人悟道,這是我的經驗。」念佛一門有兩方面的利益,一是現生的戒定慧的增長,另一個是來生的必定往生。來生的利益,現在還享受不到,有點懷疑是自然的;現生的利益如果能夠感受到,如安心、喜樂、平靜、感恩、平常心、堅強、勇敢、同情心等等,則將愈來愈相信佛恩的真實。念佛的人,請佛作我們生命的導師,這樣的人,怎麼會想要「廢」佛所說的教導呢?戒、定、慧不要把它複雜化,並不是平常人一點都做不到的。「自知愚惡」是很好的心態,但是因此而「廢學一切善法」,卻是過份了。

念佛的人是這樣想的:我念佛信佛,慈悲的佛會幫助我這個原本愚惡的人,消滅眾罪,增長善根。於是我就會漸漸了解佛法,現生得到佛法的利樂。而且我很安心的是,即使因為我的資質不好,體會很少,善根增長很慢,也沒關係,因為只要業盡報息,臨命終時,我一樣可以往生極樂。而現在佛還沒有讓我往生,乃是因為,他想讓我在此世界多盡一點力、多體會一點事。而在此過程中,只有一個主行,就是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但是並沒有「廢」掉什麼。所有的善法,都可以隨分隨力的學習。善法的學習,理論上可以增進我們對於佛的了解,增益我們的信心,解除我們的疑惑。總而言之,彌陀的教化是很自然,也很合理的。如果我們學了,卻覺得牽強、矯情、虛偽,我們就應當反省,想想哪裡有偏差,而把它改過來。

溫金柯敬上 

 二○○八年九月二十六日


[回現代淨土信仰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