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現代禪叢書•北京版》序 首先,由於台灣和大陸睽違已久,加上自己二十年來全副精神幾乎都用在修 禪、教禪,對於海峽兩岸政經文化生活習尚暫時性的差異,也就缺乏專注的研究──在強調「無法可說,因人說法」的禪宗而言,不免是一項缺憾。 其次,我曾於一九九一年陪同佛教史學家藍吉富先生赴 大陸北京拜會社會科學院多位佛學專家,並有機會造訪河北省佛教協會並和四、五位學佛的知識青年徹夜長談;這次的北京行引起我無比的驚撼──此地的學者、出家人和學佛朋友,他們的性格生命力、理性思辯力都是我在台灣這二十年幾乎前所未見的紮實、堅韌與細密!一向慨嘆今人何以如此膚淺軟弱的我,在拙著即將面對意志堅韌、思路清晰的大陸讀者,心中自然生起一份敬慎。 不過,對於現代禪我當然是有信心的,不僅因為它在台灣已經過數百千次的當面辯論,也因為它是我歷經十年止觀冥想反覆驗證的事實;儘管在台灣它目前仍為一部份的佛教山頭所排拒,但這是因為現代禪堅持九項學風所致,在本叢書〈現代禪真的這麼可怕嗎〉一文對此即有完整的敘述。 由於這九項學風大略涵攝了現代禪的精神要旨,在此為便於讀者迅速掌握現代禪的思想特色,所以先扼要列出九項學風的內容,如下: 一、堅持經驗主義的科學原則; 二、主張在七情六慾中修行; 三、重視世俗的責任義務; 四、崇尚俠義情懷; 五、不理會襲自印度的古老戒律; 六、特重日常生活中的禪定; 七、廣傳禪門心法,倡言證果不難; 八、融通大乘小乘顯教密宗; 九、反對僧尊俗卑,倡導僧俗平等。 由於這九項學風和強調僧侶至上、靈異感應的台灣佛教嚴重扞隔,所以不為傳統教徒普遍接受實屬必然。然而,就如台灣現代禪的學習者大都屬知識階層,我相信現代禪一些重要的理念,應該也會獲得辯證能力強的大陸讀者認同;尤其理性之外,另一項構成學禪重要基礎的意志力,我更以為乃是大陸讀者朋友普遍擁有的人格特質,在學禪的初階,反覆推敲、冷靜思惟是不可缺少的,但使人得以推昇精神境界現證解脫,最後所憑藉的卻是堅強的意志力。在拙著將和大陸讀者見面的此時,不禁我也有一絲深谷跫音的盼望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