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事實與宗教信仰:

一個淨土信者的觀點

 

 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 

   

譚文信居士在《南洋商報》佛學版二○○八年十二月紀念李元松老師逝世五週年專輯刊出的文章中,向筆者提出了三個問題,希望能聽聽我的看法。一是「大乘非佛說」的質疑,應如何面對?二是「彌陀信仰是佛教吸收外來文化所産生的東西」的質疑如何回應,三是「讀遍四阿含,也難以找出念佛可以往生淨土的根據」何以說李老師的淨土信仰是立本於阿含的?譚居士不恥下問,筆者學識淺陋,不一定能夠很好的回答。這裡只是略陳想法,向譚居士請教。

譚居士在提出三個問題之後說:「多年來,我都一直在念佛,行起解絕時,疑惑自然不生——“專心念佛”嘛,但一旦回到日常思惟時,上述疑惑隱隱約約又會跳出來干擾吾心,就像蚊子那樣討人厭,却又無法打死。」譚居士的誠懇是讓人感動的。同樣作為有理性的信佛人,我對於譚居士的描述,相當能夠感同身受。

筆者以下,試著用李老師的理路,來談談我個人對此問題看法。

李老師是怎樣解決這些疑問的?現代禪的術語叫作「經驗主義」。用阿含經的話來講,叫作「十四無記」。有人可能會說,「十四無記」不是指「世界有邊無邊」這一類的形上學問題嗎?的確!但佛陀置答十四無記之問的重點,在於「這些問題對於苦的現象、苦的原因、苦的止息,以及止息之道是不相關的。」

佛陀分析人的根本煩惱,也就是障礙眾生契入法性的,其中一法稱為「疑」。「疑」這種煩惱會化身成為很多面貌,干擾人契入苦的止息。當疑生起時,你會覺得那個問題如果弄不清楚,是絕對不行的。因為它關涉到「真理」、「實相」。而沒有真理,人是不能解脫的。

但佛陀的啟示是:眾生本在無知之中。根境和合生識,一切的認識都是緣起的,那麼,怎麼可能眾生能夠認識真理?一切生起的受、想、行、識,都是虛妄不實的,如夢、如幻、如陽燄、如海市蜃樓。若能於此得堅定的信解,則疑根自能銷息。

人只有以為能夠認識真相,才會有探索真理的衝動。如果了知一切如夢幻泡影,自能放下這種衝動,安忍於無知之中,而疑心不起。

我認為,在宗教信仰的路上,理性的要求必須被滿足,否則疑根難斷、疑情難免。但是如果能夠因為反省理性的界限,而以「自知無知者」的態度,投入信心為本的宗教探索中,將是邁出重要的一步。

這是從「疑」煩惱自身而說的。以下再談談對具體問題的看法。

「大乘是否佛說」是歷史學家的結論。但歷史學家何曾去過事件的現場?他們還是必須透過他人的記載、遺物的出土等等資料的限制,才能作出推斷。歷史學者說「佛曾經說過什麼」比較容易檢證,他們要說「佛沒說過什麼」,恐怕略嫌武斷。佛所說的,而沒有被記錄者記錄,卻被若干佛弟子信仰、傳遞,乃至發展(所謂「接著講」)出來的,仍然是可能的。這是一。

其次,即使佛陀真的沒有說過大乘法,但是歷史學家也不能否認「大乘是佛弟子發展出來的」。如果能夠肯定這一點,「大乘非佛親口所說」又有何妨?

我相信任何一種宗教信仰,都會在歷史中,由於因緣而變化。佛教本來就不可能是悉達多一個人說的,而是佛及其歷代的追隨共同形塑的。想要剔除歷代追隨者的影響,而試圖找出純粹的悉達多的佛教,不但是一種可笑的妄想,也是一種自性見的衝動。「我所說法如爪上土,所未說法如大地土」;悉達多如是認可其他人也可以來說佛法的;「我所說法如筏喻」,悉達多認為自己說的,也只是工具而已,不應獨一神聖化;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」,悉達多認為不同的佛所說,仍然有其通同之處。這些都反映了佛陀對於言教的態度。

在佛教的領域中,難道可信的唯有悉達多一人嗎?如果佛是真的,那麼三寶──佛法僧也將是真的。所謂僧,即包括佛以外的後繼者而言。他們之中,也會有甚深體驗者、開展大方便者,他們發展出來的大乘佛法,當然也是有價值的。我從這裡詮釋「大乘是佛說」。

關於極樂淨土信仰是否受到外來文化影響,即表示其可信度降低的問題。這是極為無謂的質疑。首先,淨土信仰是否確實「受外來文化影響而產生」本是一個待考察的假說。那只是神話學者「想當然耳」的論斷。只是眾多的歷史解釋中的一個而已,不必定為真。

況且,在文化的流傳中,受到外來文化影響而產生的信仰,是否就沒有價值?也有神話學者認為:聖經的七日創造神話,是猶太民族受到巴比倫文化的影響而說的。作為基督徒的梁先生,是否因此就覺得舊約的價值降低了嗎?很多歷史學家都認為新約宗教的產生,也受到了希腊文化和羅馬文化的影響,是否它也因此就黯然失色了呢?

最後,關於李老師自云其淨土信仰是立本於阿含的。筆者的想法是,阿含是佛法的根本經典,所有的佛教徒都應該回歸於此,並且提出自己的詮釋。例如李老師以三三昧來解說念佛可以使人悟道的原理;又說,阿含、般若、禪、密、淨土,都是引導人體認涅槃的方便,這些都是李老師的洞察與詮釋。

除此之外,筆者在閱讀中看到,在阿含經中,說到念佛的人可以「自記得三果」。在聲聞佛教的信仰中,三果聖人死後往生天界,在天界入無餘涅槃,故稱「不還」。這樣的狀態與念佛的人「往生淨土,得不退轉,終成無上覺」,有類比的相似性。淨土信仰與阿含經的念佛法門有可能的關係。從阿含經念佛法門逐漸開展成大乘佛教往生淨土的信仰,是可能的發展。這當然是我個人的看法,不一定適當,謹提供譚居士作參考。

 


[回前頁]